頭痛知多少?
頭痛的概述、病因、臨床表現、檢查方法、診斷、治療方法預防措施。
頭 痛
一、概述
頭痛指額、頭、顳及枕部疼痛。頭痛是一種常見癥狀,大多無特異性,且經過良好。引發頭痛的原因有很多,神經痛、顱內感染、顱內占位病變、腦血管疾病、顱外頭面部疾病以及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、中毒等均可導致頭痛。而精神緊張、壓力過大也會引起頭痛。頭痛的程度有輕有重,疼痛時間有長有短,嚴重者會導致喪失工作和生活的能力。
二、病因
頭痛的發病原因有很多,主要是因為顱內外的痛敏結構受到了刺激,經痛覺中樞傳導到大腦皮層而引起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1.顱內疾病
如顱內感染性疾病,顱內血管疾病,顱內占位性病變等;
2.顱外疾病
如骨疾病神經痛,顳動脈炎,眼、耳、鼻、牙源性頭痛等;
3.神經官能癥
如急性與慢性全身感染,心血管疾病,中毒,中暑,尿毒癥引起的頭痛等等;
4.全身性疾病
如神經衰弱、癔病等。
三、臨床類型
1.血管性
高血壓、低血壓、炎癥、冷熱刺激、疲勞、睡眠不足、酒后等引起,多為全頭或局部的持續脹痛或搏動痛,因為引起這類頭痛的原因都來自血管,故統稱為血管性頭痛。頭部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引起的頭痛,稱為原發性血管性頭痛;有明確的腦血管疾病(如腦卒中、顱內血腫、腦血管炎等)所致的頭痛,稱為繼發性頭痛。
2.神經性
原因不明或神經刺激引起,多為部位不定的陣發性刺痛、閃痛。
3.肌緊張性
多為頸部肌肉的炎癥、缺血、勞損引起;有的由緊張、疲乏、環境喧鬧、光線刺目等誘發,多見于青壯年,女性較多。主要為以頸項為中心的枕部、肩臂酸脹等。
4.壓力性
各種原因導致顱內壓增高或降低引起,如顱內腫瘤、腦膜炎、腦脊液漏等,為持續性脹痛,或伴惡心、嘔吐,某些體位可能會引起此類頭痛地加重或緩解。
5.損傷性
顱腦外傷引起,可為劇烈的鈍痛、脹痛、跳痛,可伴意識改變。
6.癲癇性
癲癇發作的前后發生,可呈全頭脹痛或陣發性跳痛、刺痛、閃痛,可伴惡心、嘔吐。
7.交感性
頸后交感神經受刺激引起,多位于后枕部,可向周圍放射,癥狀類似血管性頭痛,可伴眼痛、耳鳴、眩暈、視力障礙、流淚等。
8.擴散性
由眼、耳、鼻部和三叉神經、枕神經疾病引起,如青光眼、屈光不正、鼻竇炎、中耳炎、乳突炎、齲齒、齒槽膿腫、頸椎或椎旁軟組織疾病等。
9.感染性
一般指顱腦以外的感染(如感冒、上呼吸道感染、肺炎等,特別是伴有發熱者)引起的頭痛,多為全頭脹痛,特點同血管性頭痛,隨感染好轉而好轉。
10.中毒性
如急性酒精中毒、一氧化碳中毒,鉛、苯、硝酸鹽中毒等。
11.藥物性
主要由血管擴張藥引起,有些人服用抗高血壓就引起頭痛,也是血管性頭痛。
12.功能性
見于焦慮、抑郁、神經官能癥等,癥狀可單一或泛化。頭痛常反復發作,以脹痛為主,部位不定,常在頭頂部有帽狀緊縮感,或前額到頸部牽拉痛,常伴有頭暈、乏力、多夢、失眠、記憶力減退等癥狀。
四、檢查
1.實驗室檢查
(1)血生化、電解質及細胞學檢查 可了解血液細胞及生物化學的改變及其與頭痛的關系,白血病、各種貧血等均可能成為頭痛的原因。
(2)腦脊液檢查 對蛛網膜下隙出血及顱內炎癥等疾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。
2.影像學檢查
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檢查,一般來說,頭顱CT、磁共振是最常做的影像學檢查,對血管病變(如血管畸形、腦動脈瘤)及占位性病變(腦良、惡性腫瘤)的診斷有重要幫助,它可顯示病變部位、大小、受累部位結構改變及其周圍腦水腫程度、腦室受壓情況等。磁共振對腦血管病變的診斷較CT為佳。視病情不同,還可選擇或增加經顱多普勒超聲波檢查(TCD)、腦電圖、放射性核素腦掃描、腦血管造影等檢查。
五、治療
藥物是治療頭痛最常用的方法。治療頭痛的藥物可以分為幾大類:①麻醉性止痛藥;②解熱止痛藥;③抗焦慮藥;④抗抑郁藥;⑤治療偏頭痛藥;⑥其他。除了藥物治療外,心理治療,物理治療等在頭痛的治療占據重要的位置。
- 上一條:失眠知多少?
- 下一條:紅金消結膠囊使用說明